【侨报讯】5月13日,微软公司宣布启动新一轮涉及全球员工总数近3%的裁员计划,预计将有逾6000名员工受影响。这是这家总部位于雷德蒙德的科技巨头,自2023年初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

微软向华盛顿州就业保障部提交的《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WARN)文件显示,此次裁员将于7月12日正式生效,华盛顿州将裁员1985人。其中,1510人为微软办公室员工,475人则为远程办公人员。截至上月,微软在西雅图地区雇佣了约5.4万人,使本地裁员规模创下近年来新高。

微软方面表示,此举旨在“实施必要的组织变革,确保公司和团队在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最佳位置”,以应对行业变化及经济压力。

与今年年初小范围的“基于绩效”裁员不同,此轮裁员涉及公司各个级别、多个地区和不同团队,其中甚至包括旗下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的部分员工。微软官方并未明确表示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否对裁员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但业内普遍认为,AI驱动的运营模式调整无疑已成为科技行业裁员潮的重要背景。

在4月30日的微软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曾表示,公司正专注于“打造高绩效团队,并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组织灵活性”。她同时透露,微软全球员工人数虽然同比增长了2%,但较去年底略有下降。胡德指出:“在当前复杂且动态的市场环境下,微软必须继续优化运营模式,提升决策链条效率。”

微软雷德蒙德总部园区内的微软标识。侨报记者雪丹摄

据第三方数据平台Layoffs.fyi统计,年初至今,已有126家科技公司裁员超5.3万人。相比之下,2024年全年,551家公司累计裁员近15.3万人,而2023年则高达26.4万人。尽管裁员规模有所收窄,但大型科技企业仍在持续调整人员结构,微软此番裁员无疑再次为行业敲响警钟。

在裁员消息公布后,社交媒体和员工匿名社区Blind上迅速聚集了大量微软内部员工与科技圈从业者的评论。一位微软软件工程师在Blind上留言道:“AI很酷,Copilot确实提高了我们开发效率,但说实话,看到身边同事离开,心里真不是滋味。效率提升了,但我们的岗位是不是更危险了?”

还有员工表示,即便在AI相关的部门也有人被裁,冲击来得太突然,完全没有准备,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另一位LinkedIn的员工则感叹:“LinkedIn也是这次裁员的重灾区,很多中层管理者岗位不再需要,资深工程师也开始被AI辅助系统替代一部分工作。大家都很焦虑,不知道下一个名单上会不会是自己。”

业界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裁员并非单纯因业绩不佳。事实上,微软刚刚公布的季度财报表现亮眼,Azure云业务和AI相关产品收入大幅增长,AI助手Copilot正在全面铺开,成为微软重点押注的新增长引擎。裁员也反映出当前科技行业在AI、自动化浪潮冲击下,组织结构和用工模式正在经历剧烈变化。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岗位调整和职业不确定性的加剧。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蔓延至更多企业和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