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8月25日在白宫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司法部长对焚烧或以其他方式亵渎美国国旗的行为予以起诉。此举立即引发民权组织和言论自由倡导者的强烈批评,认为该政策公然挑战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

在签署命令的椭圆形办公室内,特朗普明确表示,此次行动是为了强化对国家象征的保护。“如果你烧国旗,就要坐牢一年,不得提前释放,没有任何例外。”特朗普强调。

根据该行政命令,司法部长将被要求“积极起诉”任何违反国旗亵渎法律的人士,并通过诉讼进一步明确第一修正案在该问题上的边界。命令同时要求司法部将相关案件移交给州或地方当局,并授权联邦政府采取移民方面的惩戒措施,包括禁止和终止亵渎国旗者的签证、居留许可以及入籍申请。

特朗普政府在文件中称,亵渎国旗的行为“极具冒犯性和挑衅性”,代表着“对国家的蔑视、敌意与暴力”。命令还引用了美国最高法院以往的判例,称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并不适用于那些可能煽动“即将发生的非法行为”或构成“挑衅性言辞”(fighting words)的行为。

8月25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行政命令后发表讲话,副总统万斯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旁观看。(图片来源:路透社)

然而,多家民权组织和学者迅速对该命令提出质疑。他们指出,美国最高法院早在1989年就已明确裁定,焚烧或毁损国旗属于受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表达方式。

“你不必喜欢焚烧国旗。你可以谴责它、辩论它,或者把自己的国旗升得更高。但言论自由的美妙之处在于,你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别人不喜欢你所说的话。”言论自由倡导组织“个人权利与表达基金会”在一份声明中直言,该行政命令违背宪法精神。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自今年1月就任以来,已在多个议题上引发社会关注和争议。民权倡导者和人权专家警告称,此次国旗行政令只是对言论自由施压的一系列举措中的最新一环。近期,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削减高校联邦资金,以打击校园内的挺巴勒斯坦抗议活动;同时还试图驱逐参与抗议的外国人士,并出台移民规定,要求拒绝某些人的签证申请和移民福利。此外,政府还对部分博物馆的展览进行审查,质疑其对美国历史的呈现方式是否“过于负面”。

这些措施在社会上引发广泛担忧,被认为可能形成寒蝉效应,限制公民、移民乃至学术界的自由表达。

特朗普将此次行政命令描绘为打击所谓“反美主义”的手段。他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的国旗象征着美国的团结与力量。对国旗的亵渎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是对整个国家的挑衅。”

然而,批评者则认为,这一做法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旨在迎合特定选民群体的民族主义情绪,而非真正出于法律或宪法层面的需要。

美国法律界人士指出,即便该行政令正式生效,其在司法实践中仍将面临重大挑战。最高法院此前的判例已经为“焚烧国旗属于言论自由”确立了明确先例,特朗普政府若要突破这一界限,将需要面对漫长的法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