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综合报道】在美印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8月18日至20日应邀访问印度,这不仅是三年多来中国外长首次访印,也标志着中印关系在边界争端持续紧张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次访问以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为核心,涵盖边界管控、贸易合作及恢复直航等议题,同时为印度总理莫迪本月底赴中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铺路,显示双方有意在高层对话中寻求共识。
中印代表就边界问题会晤
19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据中新社报道,王毅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按照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指引,本着积极和建设性态度,就中印边界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10点共识如下:
一、双方积极评价两国领导人喀山会晤以来在落实领导人重要共识方面取得的进展,认为自第23次特代会晤以来中印边境地区一直保持和平安宁。
二、双方重申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妥处有关问题,以促进中印关系整体发展。
三、双方同意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按照2005年两国签署的政治指导原则协定,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均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框架。
四、双方同意在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WMCC)框架下设立划界专家小组,探讨在条件成熟的地段推进划界谈判。
五、双方同意在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框架下设立工作小组,推进边境有效管控,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六、除边境西段既有的将军级会谈外,在边境东段和中段设立将军级会谈机制,并尽快举行新一轮西段将军级会谈。
七、双方同意发挥外交军事渠道的边境管控机制作用,先就有关原则、方式达成一致,推动降温缓局和管控进程。
八、双方就跨境河流合作交换意见,同意发挥两国跨境河流专家级机制作用,就续签相关跨境河流报汛谅解备忘录保持沟通。中方同意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同印方分享相关河流的应急水文信息。
九、双方同意重开仁青岗—昌古、普兰—贡吉、久巴—南加三处传统边境贸易市场。
十、双方同意2026年在中国举行第25次特代会晤。
印度总理莫迪会见王毅
同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总理府会见王毅。
莫迪请王毅转达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强的亲切问候,表示十分期待赴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并同习近平主席会晤。印方将全力支持中方作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的工作,确保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莫迪说,今年是印中建交75周年。双方要从长远角度看待两国关系,“亚洲世纪”的到来离不开印中合作。双方携手并进将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造福全人类。
王毅转达了习近平和李强对莫迪的亲切问候,欢迎莫迪来华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王毅表示,去年10月,两国领导人在喀山成功会晤,引领中印关系重启再出发。双方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双边关系进入改善发展的新进程,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珍惜。王毅表示,中印关系经历起伏,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铭记。无论面临什么样情况,双方都应坚持彼此是伙伴而不是对手的正确定位,坚持稳妥管控分歧,不让边界争议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关系解冻关键一步?
据中通社报道,此访延续了去年10月习近平与莫迪在喀山会晤的共识,以及去年12月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访华的后续成果。今年以来,双方通过外交渠道积极落实第23次会晤达成的多项共识,包括边境管控和机制建设。印度媒体报道,莫迪政府正考虑放宽中国在非敏感领域的投资规定,如制造业、可再生能源及消费品行业,这被视为缓解贸易不平衡的信号。同时,恢复两国直航也被列入议程,以促进人员往来和经济互动。
有媒体分析指出,此访不仅是为莫迪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访华做准备,还反映出中印在维持外交接触上的共识。《印度时报》则强调,这是王毅三年来首次访印,象征关系逐步解冻。
此次访问的时机颇具深意。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加征额外关税之际,印度因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而面临严峻挑战。特朗普政府于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对印度货物加征25%关税,连同原有关税,总税率高达50%,并取消原定25日至29日的贸易谈判行程。
在此背景下,王毅应邀访印被解读为印度多元化外交的体现。印度一方面维持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寻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以缓解关税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强硬立场可能促使印度加速与中国的和解,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例如,中国作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放宽投资规定可助力印度制造业发展,同时中印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印度实现能源转型目标。
从更广视角看,这反映亚洲地缘政治的复杂性。美国加税可能推高印度通胀,影响莫迪政府国内支持率,而中印和解则有助印度聚焦经济复苏。分析认为,倘若莫迪访华成真,两国或在金砖机制内强化合作,对抗西方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