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两名欧洲外交官7月23日透露,美国与欧盟正就一项关键贸易协议展开密集谈判,目标是在8月1日前达成一致,避免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高达30%的关税。当前讨论的框架包括对欧盟商品设置15%的基准关税,并可能给予部分豁免,这被视为特朗普继与日本达成协议后的又一重大贸易突破。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方面希望通过谈判避免美方关税升级,尤其是在汽车等核心产品上。欧盟成员国将于24日投票决定是否在谈判失败情况下对美国商品征收总计93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多名外交官表示,绝大多数成员国支持使用反制手段以应对美方压力。

根据当前透露的细节,潜在的协议将豁免飞机、木材、药品和部分农产品的关税。但特朗普政府目前尚未表态是否会放宽对欧盟钢铁产品高达50%的关税。白宫未回应媒体置评请求,特朗普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则警告称“应谨慎对待”来自欧盟的说法。

加州洛杉矶港口堆放着来自多个国家的集装箱。(图片来源:路透社资料照片)

此次美欧贸易谈判的背景是特朗普刚刚宣布与日本达成涵盖投资与关税调整的协议。日本承诺向美方提供总额5.5亿美元的投资与贷款,同时购买100架波音飞机,并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作为交换,美国将日本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这一让步引发欧洲方面对其汽车行业待遇的期待。

尽管亚欧股市因美日协议而上涨,但美国市场反应平淡。一些美国企业财报显示,从钢铁到芯片的多个行业面临利润下滑,凸显特朗普“以关税为武器”的政策正扰乱供应链、增加成本,并动摇企业信心。

在汽车领域,反对声音尤为突出。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批评称,对日本几乎没有美国成分的进口汽车仅征收15%关税,而对北美制造、美国零部件含量更高的车辆仍征25%关税,此举对本国汽车产业和工人极为不利。该委员会代表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母公司斯特兰蒂斯的利益。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之所以获得汽车关税优惠,是因为提供了一种“创新融资机制”,而他认为其他国家很难效仿这一模式。尽管如此,特朗普总统似乎仍愿意保持灵活立场。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只有当一个国家同意开放其市场时,我才会降低关税。”

据悉,来自多个国家的代表团本周陆续抵达华盛顿,希望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与此同时,美中也计划在8月12日最后期限前于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会谈,寻求延长协议期限。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美国政府对与中国继续磋商持开放态度,财政部长贝森特“期待与中国同行继续讨论”。

此轮谈判结果不仅将影响跨大西洋的贸易格局,也将成为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贸易博弈中的重要节点。若成功达成协议,特朗普将在竞选年内再添一项成果,但若谈判破裂,全球市场可能面临新一轮关税冲击与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