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前后风雨肆虐多地城市受灾严重
今年夏季中国雨水频繁,已发生多轮大范围强降雨和洪涝灾害,包括贵州、河南、山东等地,多地水位超警戒,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大规模人员转移。第6号台风“韦帕”自7月20日起陆续影响中国南方多地,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持续遭遇强风暴雨,城市内涝严重,交通瘫痪。台风于20日17时50分前后在广东江门台山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33米/秒),随后迅速向北部湾移动,继续影响广西、海南等地。
海口清晨即出现暴雨天气,多条街道出现严重积水,水深及膝,车辆抛锚,市民涉水前行。截至当日15时50分,市区共有19条道路出现积水,公交系统多条线路暂停运营,美兰机场取消航班75架次,琼州海峡客滚运输19日晚起全线停运。台风带来的暴雨导致海南海口出现严重内涝,部分小区和商铺进水。为应对灾情,海口全面启动排水应急响应,市水务局组织人员彻夜清理排水口、调集强排泵车进入重点区域。
广东实施最高防台响应全力疏散转移民众
广东作为本次台风登陆首站,多地实施了“五停”措施(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共计44万人紧急转移。珠海、阳江、江门等市启动防风Ⅰ级响应,全省防总维持防风Ⅱ级响应。江门台山全市21条公交线路停运,13251家经营主体暂停营业,超过9000人被紧急转移安置。
台风登陆期间,江门台山风雨交加,道路封闭,树木倒伏,记者在琼林村途中亲历台风阻路情景。珠海金湾区开放68处临时避难所,接纳约2000名避险人员,现场物资储备充足,生活保障到位。广州、深圳等地亦遭遇暴雨侵袭,部分道路出现水浸。
广东省减灾委于20日19时启动Ⅳ级救灾应急响应。中国南方电网调集2.4万人抢修队伍分布在一线,同时借助数字电网实时监测设施运行,确保受损线路及时修复恢复供电。
广西、海南全面进入警戒状态海空交通受阻
随着“韦帕”进入北部湾海域,广西多地启动Ⅱ级防台响应,沿海船只与人员紧急转移。海事部门调集大型船舶撤离至风圈外,港内避风船只超600艘,3200余名海上作业人员转移上岸。钦州、防城港、北海沿海区域进入全面戒备,12艘海巡艇和多艘救助船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北部湾海面掀起狂风巨浪,北海市合浦县多地出现河水倒灌,江河水位迅速上涨,部分水域已超警戒水位。广西水文部门警告,未来24小时内左江及桂南部分支流可能爆发超警洪水。
北海涠洲岛至北海海上客运航线20日下午起全线停运,北海海事部门迅速组织增派船只返航,协助岛上游客紧急疏散,累计安全撤离2.7万余人。20日下午,“北游16”号客船搭载1064名游客安全抵达北海,完成海上疏散任务。
在海南,因“韦帕”即将正面袭击琼北一带,19日起全省交通逐步停运,约4万人已转移上岸,超过400艘渔船进港避风,渔排养殖人员妥善转移。海口多个港口全线关闭,铁路运输中断,多趟进出岛列车停运。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韦帕”将以每小时25公里至30公里的速度继续西移,强度增强,台风级或强台风级别在文昌至深圳一带登陆,琼北与琼西局地将出现特大暴雨,城市积涝风险骤增。
香港高效应对风暴考验展现城市韧性
20日早间,台风“韦帕”从香港天文台以南约50公里处掠过,天文台罕见地连续7小时发布最高级别“十号飓风信号”,为回归以来第六次。尽管风雨猛烈,但香港整体秩序平稳,城市运转迅速恢复。
特区政府早在18日就召开跨部门会议部署应对,19日晚紧急事故支援中心启动,各区避风庇护所同步开放。风暴过后,各部门迅速启动善后恢复工作。市民普遍有备而来,门窗贴胶带、超市购物等防风措施落实到位。
香港天文台依靠成熟的气象预警体系与“我的天文台”App实时信息发布机制,增强了公众预判能力。香港红十字会、关爱队等志愿组织也积极行动,协助居民抗风减灾。风雨虽急,市民守望相助,展现了良好的社区互助氛围和城市治理能力。
泰国沿海亦遭波及中国游客不幸遇难
“韦帕”离境后,其外围环流仍对东南亚造成影响。泰国国家气象局21日发出警报,普吉岛和甲米府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及大风。普吉岛一名中国女游客在海滩被大树砸中不幸身亡,其丈夫轻伤;另一名中国男子在甲米府海域游泳时被卷走,最终溺水身亡。
此外,一艘从甲米驶往皮皮岛的货船因风浪倾覆,船主凭借塑料集装箱在海上漂浮四小时后才被救起。气象部门警告,泰国接下来半数省份仍将遭受风雨冲击,山区滑坡、洪水及沿海大浪等次生灾害风险较高。
结语
“韦帕”的肆虐再次敲响极端天气防范警钟。面对台风侵袭,多地政府与公众迅速响应,及时转移与应急措施展现出日益增强的防灾能力与协同效率。而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持续提升预警能力、城市排涝体系建设与民众防灾意识,仍是亟待深入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