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安全合作共促地区稳定
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第32届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以及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在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背景下,王毅围绕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对话机制运作及区域合作进程等议题,全面阐述中方立场与主张。
王毅指出,亚太地区的繁荣依赖于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应倍加珍惜。他强调,应重振ARF在安全事务中的作用,欢迎《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提出加强建立信任措施的主张。王毅呼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建均衡有效的安全架构。他主张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亚洲安全之路。
王毅提出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安危与共,反对零和博弈和强权逻辑,强调尊重主权、和平解决争端;二是倡导求同存异,强调借鉴万隆精神,尊重彼此合理关切;三是践行对话协商,通过真诚沟通弥合分歧。中方愿继续推动构建亚洲安全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批驳“南海仲裁案”强调行为准则磋商成果
在东亚系列外长会期间,王毅就菲律宾提出的“南海仲裁案”再次明确立场,强调该案不具备启动法律仲裁的前提,实质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不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管辖范围。
他批评仲裁程序违背国际法原则,破坏《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并指出仲裁结果在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上错误百出,裁定太平岛为“岩礁”严重背离现实。王毅指出,外部势力介入是推动仲裁案背后的动因,目的是挑动南海局势、从中渔利。
同时,王毅强调,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总体稳定,“航行自由”无障碍。中方与东盟正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已完成三读文本,一致同意争取于2026年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准则,确保南海和平稳定。
会见多国外长推动双边关系发展
在多边会议期间,王毅与加拿大、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外长举行多场双边会谈,积极推动双边关系改善与发展。与加拿大外长阿南德会谈时,王毅指出,中加建交55周年是深化关系的重要契机,强调两国应超越分歧,聚焦合作领域,特别是在绿色能源、公共卫生、教育与科技等领域拓展共识。他敦促加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为中加关系稳定发展扫清障碍。
与英国外交大臣拉米的会晤中,王毅强调,中英应在国际局势不稳定的背景下,展现大国责任,坚持开放合作、平等互利。拉米表示,英方希望深化经贸、人文、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愿推动英中关系重回建设性轨道。
在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时,双方就当前中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王毅强调应认真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稳定双边关系“压舱石”,推动在经贸、气候、禁毒等重点领域取得更多具体成果。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各层级沟通,为两国关系注入更多确定性与稳定性。
此外,王毅还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双方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在多边场合中的战略协调,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冷战思维。王毅强调,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但也不惧任何外部干扰,将继续深化政治互信和各领域务实合作。
加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区域发展动力
王毅在中国—东盟(10+1)外长会和中日韩(10+3)外长会上表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势头良好,是亚太区域合作典范。他宣布中方与东盟完成自贸区3.0版磋商,将提交领导人会议签署,并同意落实未来5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覆盖40多个领域。
中方还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入新阶段,并将在人工智能、绿色技术、清洁能源、人才培训等领域加强合作。王毅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为地区合作提供稳定支撑。
在10+3会议中,王毅提出建设融合发展、强健韧性、创新活力和人文相通的东亚。中方倡议加强产供链合作、发展本币债券市场、建设粮食储备机制,并深化教育、人文和科技交流。中方还将举办多场主题论坛与研讨会,支持区域一体化进程。
回应中美关系指明合作方向
在记者会上,王毅介绍中美外长会晤情况。他表示,会晤基于对两国关系重要性的共识,双方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王毅强调,中方希望美方制定理性对华政策,推动中美关系不偏航、不相撞。会谈达成加强接触、防止误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的共识。
他指出,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应在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全球发展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中方主张以合作共赢为基调构建双边关系,为全球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王毅还介绍中国—东盟合作成果,称自贸区升级版及未来五年行动计划将深化各领域合作。他表示,东盟各国高度认可中国在地区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中国—东盟关系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