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国土安全部5月22日宣布,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并要求在校近6800名国际学生尽快转学或离境,否则将面临身份失效的风险。这一决定迅速在学术界与社会舆论中引发强烈反响。

国土安全部在声明中指控哈佛大学纵容“反美、支持恐怖主义的煽动者”在校园内针对犹太学生,导致校园安全环境恶化。国土安全部表示,哈佛大学未能配合调查,拒绝提供外国学生参与抗议或暴力活动的记录,因此做出此次处罚。

这一举措意味着哈佛大学将失去美国学生与交流访问者签证计划(SEVP)认证,无法继续为国际学生提供签证资格。这一政策调整涉及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6800名学生,占哈佛学生总数超过四分之一。

哈佛大学校园(图片来源:路透社资料照片)

哈佛大学对该决定予以强烈谴责,称此举违法且将严重损害学校社区及美国学术声誉。校方表示,哈佛始终坚持法律保障下的核心价值观,不会因政治施压放弃学术自由与多元包容。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表示,过去一年半,学校已出台一系列反歧视与反对反犹太主义政策,但坚决抵制以集体惩罚方式针对国际学生的举措。他指出,并无证据表明国际学生更容易参与非法或暴力活动。

此次事件源自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4月提出的要求,敦促哈佛提供涉及外国学生参与校园抗议或危险活动的详细记录。诺姆在本周再次要求,校方需在72小时内提供所有相关视频、音频及书面材料,作为恢复国际学生招收资格的前提。

该行动受到学界、民权组织及言论自由团体的强烈批评。美国教育理事会主席泰德·米切尔(Ted Mitchell)称,这一做法“非法且心胸狭窄”,可能对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造成长期冲击。言论自由机构“个人权利与言论基金会”指责此举制造“监控国家”,侵犯言论自由。

这一事件凸显了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长期对立持续升级。自哈佛大学拒绝配合白宫改革要求以来,联邦政府已削减26亿美元拨款,甚至威胁取消学校免税资格。

目前,多方担忧该政策将对美国国际教育吸引力与校园言论自由产生寒蝉效应。相关法律诉讼与禁令也可能在未来数月内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