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导致26名印度教游客遇害。新德里方面将此次袭击归咎于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而巴基斯坦方面则否认相关指控。这一事件成为印巴紧张关系急剧升级的导火索,也再次引发了外界对克什米尔地区安全局势的高度关注。
长期以来,克什米尔问题一直是印巴关系中最敏感、最复杂的焦点。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不断遭遇冲突和叛乱。印度与巴基斯坦均声称拥有该地区的全部主权,但各自仅控制一部分区域。尽管两国多次尝试通过对话化解争端,边境交火却频繁发生。
此次袭击事件引发印度国内强烈反应,舆论愤怒情绪高涨,政府和军方随即承受巨大压力。在总理莫迪的批准下,印度军方于5月7日发起代号为“辛杜尔行动”的报复性军事打击,目标直指巴控克什米尔及巴基斯坦境内被认定为恐怖主义设施。
其中,努尔汗空军基地因靠近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成为重点打击对象。该基地周边为平民住宅密集区。10日凌晨,首都市民被爆炸声惊醒,仅当夜印度就多次发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该地区,巴基斯坦方面称印军发动多轮袭击,造成当地飞机库受损、民房屋顶被炸毁,严重危及民众安全。印军行动迅速引发巴方军事反应,随后巴基斯坦对印境内26处目标实施报复性袭击,并宣称击落五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阵风”战机。随着多轮交火同时展开,巴以冲突以惊人速度再次爆发。
印巴自1947年独立以来,已爆发三次全面战争。此次冲突是自1999年以来最严重的军事对抗,双方再次陷入敌对循环。战事升级也使核战风险骤然上升,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随着近日局势急剧恶化,美国迅速展开外交干预。5月6日起,国务卿鲁比奥与副总统万斯接连与印度总理莫迪、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两国外长及国家安全顾问通话,力促双方克制。5月9日上午,万斯亲自致电莫迪,强调当前局势可能失控,敦促其认真考虑缓和选项。
据多名知情人士透露,鲁比奥期间与印巴双方代表举行十余次闭门磋商,并与巴方军方高层展开直接对话。美方警告,若冲突继续升级,南亚可能陷入不可逆转的安全危机,全球能源供应链亦将受到波及。
在美国的密集穿梭斡旋下,鲁比奥紧急促成印巴两国就停火展开实质谈判。当天稍晚,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双方达成“停止敌对行动”的共识。停火协议的公布令外界暂时松了一口气,但就在这一消息发布不久后,新的紧张局势再度出现。
几乎在同一时间,巴基斯坦中将乔杜里证实,印度确实使用超音速“布拉莫斯”导弹袭击三个巴军空军基地。此举被视为印方在停火前的最后一波攻势,也使得巴方不得不迅速应对潜在威胁。为此,总理谢里夫紧急召集国家指挥局会议,重点审议核武库应对方案。
美国国务院随后发出警告称,印巴进一步军事对抗将严重危及地区稳定。在停火正式宣布后,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达尔对媒体表示,只要印度停止攻击,巴方也愿做出对等回应。他强调:“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会轻启战端。”
四天战火造成严重伤亡,巴方称共致40名平民及11名军人死亡,印方统计则有5名士兵和16名平民遇难。尽管停火协议已生效,5月10日夜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仍传出零星爆炸声,表明边境局势仍不稳定。
印度军方高层表示,落实停火需时间,武装部队仍处高度警戒状态。莫迪则在全国讲话中重申强硬立场,称“恐怖分子的庇护者将无处藏身”,并承诺“必要时采取先发制人措施”。紧张情势也蔓延至外交领域。印巴互逐高级外交官,各自减少使馆人员,24小时内完成撤离。此外,双方均发出声明,指责对方破坏和平努力。
尽管冲突暂告平息,舆论普遍担忧局势重演。巴方称仍遵守停火协议,但如再遭攻击,将坚决应对。莫迪政府则警告,如再次发生类似袭击,印度将不惧核威胁果断出手。
在经济层面,巴财政部长奥朗则布表示,战事不会影响国家财政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批准向巴提供10亿美元贷款,另有14亿美元气候援助即将到位。他透露,美巴间贸易谈判或将加速推进,未来可能开放更多农产与能源项目进口。
特朗普在停火后表示,美国在调解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称贸易是印巴决定止战的“重要动力”。
目前,边境地区逐渐恢复秩序。乌里水电站在巴方空袭中受损,仍在抢修中。印控克什米尔部分城市恢复通电,居民陆续返家。政府提醒民众警惕未爆弹药,避免人员伤亡。
阿姆利则、巴拉穆拉等城市重新开放市场和学校。当地居民表示,虽有短暂喘息,但真正的和平仍遥不可及。他们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根本分歧,结束长达数十年的冲突。
此次危机虽在美方积极调解下避免进一步升级,但克什米尔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印巴关系仍处紧绷状态,和平之路任重道远。国际社会呼吁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与安全预警系统,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