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五一”黄金周临近,中国迎来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出行与消费热潮。旅游、铁路、民航、公路、零售、电影等领域预测或将全面升温,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各地积极筹备,推出文旅体验、交通保障与消费促进多项举措。综合各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出游人次、交通流量和消费水平均有望创下新高,成为观察经济复苏动能的重要窗口。
内地出游热情高涨 入境游订单大增
随着“五一”黄金周临近,中国内地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机票搜索量激增,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73%,游客主要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亦助推增长。
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十座城市跻身热门入境游榜单。出境游方面,短途目的地尤受青睐,出入境机票预订量超103万张,同比增长约25%。
县域度假热度上升,博尔塔拉、忻州、普洱等地因基础设施完善受欢迎。境外航线恢复也助推国际旅行扩展至1303座城市,较去年新增290座。
游客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健康防护及个性化体验,“冷门目的地探索”成为新趋势。市集和夜游活动热度环比增长220%,文化、疗愈型文旅消费需求明显上升。
民航运输创新高 国内外出行需求旺盛
民航局预计“五一”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达1075万人次,创同期新高。国内航线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最为活跃。支线航线如西双版纳、拉萨、丽江、喀什等地也备受青睐。国际航线出境方向集中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入境旅客数量受签证便利、离境退税新政拉动而持续增长。
假期期间民航安排定期航班8.8万班次,同比增长2.3%,并批复加班航班173班,重点增加丽江、敦煌、珠海、赣州等地运力。
长三角铁路客流井喷 高峰日将创新高
中国铁路上海局预计,“五一”假期8天将发送旅客2880万人次,同比增长6%。客流集中在4月29日至5月1日出发、5月5日至6日返程,5月1日可能成为最高峰。
出行方向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福州等城市,热门线路包括京沪、沪昆、沪宁、沪杭等高铁及直通线路,整体出行时间跨度更长,客流更大。
自驾出行火爆 高速路迎来客流高峰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达6200万辆,5月1日为最高峰,流量为平日2.1倍。小客车出行占比高达99%,新能源汽车流量占近20%。4月30日晚高峰、5月1日上午、5月5日下午将出现严重拥堵。交通部门已针对重点时段制定疏堵措施,加强服务区充电设施保障,确保公众顺畅出行。
香港迎内地游客高峰 酒店餐饮生意向好
香港作为内地游客热门出境地,假期期间酒店入住率预计达九成,餐饮业生意额有望增长一成。2023年“五一”,香港迪士尼乐园酒店标准房价格曾高达1.7万元一晚,今年相关部门已提早统筹接待安排。
县域旅游升温 小城成热门打卡地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全国1229个县城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0%,高星酒店预订增长逾30%。平潭、阳朔、九寨沟、安吉、荔波等地成为新兴热门。
音乐节助推旅游潮流,海口“五一”酒店预订量增长3.4倍。携宠出游需求上升,宠物友好型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热门线路包括腾格里沙漠、舟山海滨、武功山生态徒步等地。
电影市场繁荣 五一档新片扎堆上映
2025年“五一档”已有13部影片定档,涵盖喜剧、犯罪、亲子动画等多类型,数量较去年增加四部。重点影片包括《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猎金·游戏》《水饺皇后》及宫崎骏《幽灵公主》4K修复版等。截至4月23日,已有10部影片开启预售,总票房突破721万元。业内分析认为,今年五一档片单丰富,有望带动整体市场回暖。
气象多变 北方气温波动南方警惕强降雨
气象局预测,“五一”期间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起伏大;南方则多降雨及强对流天气。
5月1日至3日,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华北、黄淮地区将出现明显降温,并伴随大风,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沙尘暴。5月3日至5日,江南、华南地区将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随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需防范由此引发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国家气象中心提醒游客合理安排行程,注意防晒、防感冒、防次生灾害,确保假期出行安全。
疫情形势平稳 防疫措施有序跟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出,当前新冠疫情处于低位波动状态,流感已回落,但需警惕麻疹、猩红热、登革热等季节性疾病。各地须加强部门联动,动态评估新发变异株风险,提前部署防控措施,保障节日期间公共卫生安全。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各地持续加强服务保障和安全防范工作,力求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顺畅、便捷、舒适的出行与消费体验。今年“五一”不仅展现出居民消费信心和出行意愿的持续增强,也凸显了多领域供给侧创新和服务升级的成效。各地各部门正加强统筹协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有序、愉快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