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遭遇的百年最强地震,截至4月1日晚,已导致至少2100人遇难、逾4000人受伤,另有300余人失踪。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曼德勒省皎施地区,缅甸国家地震监测中心于4月1日单方面将震级修正为9.1级,但包括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震台在内的国际主流机构仍维持7.7级或7.8级的评估,指出尚无跨洋海啸迹象及地表破坏程度与9级地震不符。
震后第四日灾情持续扩大
据中新社记者当地时间4月1日在重灾区曼德勒市采访看到,当地房屋多半倒塌或发生倾斜,道路两旁商铺几乎全部关闭,城市一片断壁残垣。多位华人受访者表示,当前曼德勒市面临饮用水紧缺和通信中断等严重问题,居民多在户外搭建简易棚舍,避暑避震,生活条件极为艰难。
在曼德勒市天空公寓所在地,原有四栋住宅楼在地震中倒塌三栋,仅存的一栋楼体倾斜严重,墙体开裂,周边遍地瓦砾。现场已拉起封锁线,消防车辆待命,救援人员正评估下一步方案。当地华人表示,地震发生时,这几栋楼中住有多个家庭,目前仅有部分人员获救。
在距曼德勒约40公里的皎施镇,一所学前班被完全夷为平地。现场残骸中散落着孩子们的书包、玩具和课本。学校称地震导致至少12名儿童与1名教师遇难,但当地居民称楼下区域约有40名孩子在场,恐实际遇难人数更多。一位五岁女童的外祖父在现场泣不成声,家人花了三个小时才在废墟中找到孩童遗体。
军方设卡多地救援受阻
在另一重灾区实皆省,情况同样严峻。该市人口约30万,震后大面积基础设施瘫痪,道路损毁严重。军方以“防止武装分子渗透”为由,自4月1日凌晨起封锁通往该地区的三条主干道,并在关键桥梁部署装甲车。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证实,已有47辆载有食品和药品的卡车在检查站滞留超过36小时,部分易腐物资开始变质。
多位志愿者表示,他们在尝试进入实皆市救援时遭军方拦阻,“必须获得许可才能展开救援”。据无国界医生组织驻缅协调员称,该组织原计划进入实皆南部卡莱地区一所因地震倒塌的医院,现场至少有150名伤者露天等待救治。但士兵持枪阻拦,且基本医疗物资匮乏,部分一次性器械被重复使用,感染风险上升。
缅甸军政府于1日宣布禁止外国记者进入震区采访,并在曼德勒郊外扣留多家国际媒体设备。仅官方媒体获准发布灾情画面,独立信源被切断。
据联合国统计数字,缅甸全境,特别是实皆地区已有超过300万人因战争流离失所。此次地震使本就脆弱的民众处境雪上加霜。
据非营利组织“Ah Nyar研究中心”消息,大量运送援助物资的卡车被迫在军方检查站外停留整夜。尽管军政府公开呼吁国际援助,但多方表示,援助物资必须“按军方条件执行”。部分观察人士指出,军方可能试图通过控制救援流程、夸大灾情来争取外部资源。
多国驰援中港救援队联手出动
自缅甸严重地震以来,多国,多组织派出救援队伍支援。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受灾最严重的曼德勒地区,截至4月1日,已成功救出6名幸存者,其中包括3名成年女性与1名女童。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也随后抵达曼德勒,与中国救援队会合并共建行动基地。两支队伍分工展开救援,使用无人机和搜救犬勘查废墟。
在皇家花园酒店废墟处,港方救援队通过生命探测仪发现3处微弱信号,但军方拒绝调派重型机械,徒手挖掘进展缓慢,至截稿时仅救出1名生还者。队员称“能听到呼救声却无法接近”,令人揪心。
更为沉重的是实皆蒙育瓦孤儿院倒塌事故。据法国“国际紧急建筑师”组织消息,该孤儿院坍塌时87名儿童正在午睡。军方以“军事禁区”为由拒绝外援,目前尚无法独立核实伤亡数据。现场僧侣视频显示已抬出23具遗体,最小的仅3岁。
同日,来自马来西亚的50人创伤医疗队进入实皆,为首支获准入境重灾区的外国救援力量。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宣布提供紧急援助。美国方面表示将通过本地组织提供最多200万美元的紧急支持。
医疗系统受损疫情与余震双重挑战
另据世卫组织报告称,此次地震导致至少3家医院完全损毁、22家部分受损,大量伤者在简易帐篷中接受治疗。31日记者在首都内比都“千床医院”看到,急诊部坍塌,帐篷中200余人靠瓶装水和风扇降温维持治疗。
灾区已出现37例霍乱疑似病例,但疫苗运输车队被拦在仰光郊外。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若封锁持续,两周内或有50万人断粮。
随着雨季将至,如何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安全庇护,以及卫生防疫工作成为下一阶段最大挑战。
中方应对升级呼吁开放人道通道
中国驻缅使馆4月1日晚更新消息:遇难中国公民增至5人,伤者21人。使馆协调3架包机随时待命接返。
但当日下午,缅方突然关闭中缅边境木姐口岸,致中国红十字会首批500吨救援物资滞留瑞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中方正通过多层级沟通敦促缅方开放通道,为伤员撤离及物资转运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