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在西雅图南城的一处静谧之地,一座饱含着东方神韵的古典园林迎来了她35载芳华。6月6日晚,在西雅图中国城,隆重举行了西华园(Seattle Chinese Garden)35周年庆典晚宴,来自西雅图市府、金县政府、社区领袖、园艺爱好者、美中文化人士以及百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为这座西雅图独有的巴蜀园林庆生。
庆典当晚,西华园园林协会成员、项目创始人、志愿者团队以及长期支持西华园建设与发展的慈善家、社区领袖相继登台致辞,回顾35年来这座花园从梦想到现实的点点滴滴,更是对未来满怀期许。
一座园林,承载35载美中友谊
曾经亲历西华园诞生的贝尔维尤前市长、华裔市议员李瑞麟告诉侨报记者,这座园林始于1983年西雅图与重庆缔结姐妹城市的友好协议。彼时,西华园还只是纸上蓝图,却承载着美中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园艺艺术与民间情感交流的美好憧憬。
1989年,西华园园林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西华园从纸面上的文字成为了真实存在的实体。十年后,园林正式破土动工,至今已建成松梅亭、知春院、竹林幽径、重庆门楼、洛阳牡丹园等多处景致,成为西雅图乃至美国西北唯一一座中国巴蜀风格古典园林。
园内开阔庄重,亭台水榭错落有致,牡丹、梅花、翠竹四季轮转,承载着华人乡愁,也见证着一代代移民在异乡扎根生活的心路历程。正如庆典当晚嘉宾所言:“这是西雅图的一方‘东方桃源’,更是美中友谊的一座鲜活的桥梁。”
慈善伉俪,默默耕耘只为续写西华梦
庆典当晚,西雅图市政府与金县政府特别颁发荣誉褒奖,表彰慈善家杰瑞·李(Jerry Lee)与夏琳·李(Charlene Lee)夫妇多年来对西华园建设与社区公益的卓越贡献。作为园林“竹林圈”创始成员,两人30余年间倾情相助,不仅在园林建设、筹资、活动组织中奔走,更将家藏艺术品、运动纪念藏品多次捐赠义拍,累计募得数十万美元善款。
致辞中,杰瑞·李诚挚坦言:“我们只想默默做事,不求名利,但看到这片园林一步步成型,心里无比骄傲。”夏琳·李则动情表示:“种一座园林,就是种下希望与文化认同。希望这里能让更多移民找到归属感,让本地民众感受东方文化之美。”
西雅图市长办公室代表辛迪·王(Cindy Wong)回忆起与李氏夫妇的多年情谊,称他们二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慈善即是生活的一部分”。金县行政长官代表詹姆斯·布什(James Bush)则在授予表彰状同时,寄望未来十年,西华园能在社区认同、文化交流、园艺艺术上续写新章。两位政府代表还同时宣布,将2025年6月6日确立为“西华园日”和“杰瑞·李与夏琳·李日”,感谢他们为西雅图城市建设和社区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庆典现场,园林协会主席林肯·费里斯(Lincoln Ferris)携董事会成员,为李氏夫妇颁发特别纪念礼品,感谢他们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的倾力守护与无私奉献。同时,主办方播放了由本地华裔艺术家戴伟(Wei Dai,音译)创作的《西华园传》短片,通过演绎园林中两位陌生人相遇、相识、相知的温馨故事,借园林寄寓家的意义,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海国巴风,未来可期
目前,西华园“荷塘茶室”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当中,未来将为游客们提供品茶、会友、赋诗、写生的绝佳去处。茶室将通过一条带顶的走廊连接到知春院,届时客人们不仅能体验中国园林丰富的文化活动,亦可品茗用餐,或举办小型私人聚会。园方也正筹备更多书画展、牡丹花会、茶艺雅集、太极表演等活动,继续传承与弘扬中华园林与生活美学,让庭院中牌匾书写的“海国巴风”照进现实。
庆典当晚,西雅图市议员丹·斯特劳斯(Dan Strauss)亲临现场致辞,他特别提到,作为市议会预算委员会主席,他去年成功推动将500万美元资金纳入市府预算,用于支持西华园新一轮扩建计划。他回忆道,去年率领代表团访问重庆,与重庆市领导座谈时,双方达成共识,将共同推进西华园未来建设。“我们有责任让这座园林成为西雅图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他号召现场嘉宾与社区共同参与募资,让这座承载中美友谊的园林继续欣欣向荣。
金县议员克劳迪娅·巴尔杜奇(Claudia Balducci)也特别到场致辞,她表示,西华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连接美国西北与中国、连接不同族裔社区之间的文化桥梁。她真挚地说道:“在这个世界充满分歧的时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桥梁。你们用园林建起了一份友谊,也建起了彼此理解的空间,值得我们共同珍惜与守护。”
正如庆典压轴发言嘉宾美国前驻华大使、华州前华裔州长骆家辉所说:“在当下亚裔美国人面对偏见挑战之际,西华园更需成为彰显华人贡献、传递文化自信、展现多元包容的文化象征。”这方山水,不止承载一座城市的文化意象,更是美中民间友好最温暖的一处所在。
从上世纪80年代梦想初种,到如今度过35载芳华,西华园早已不止是花草树木之聚,更是文化、历史、友谊、乡愁的交融所在。愿这方“海外桃源”,在未来继续见证美中友谊长存,成为西雅图华人与本地社区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