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记者张亦雯综合报道】2025年,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迎来发展高峰,从亚洲到美洲、从大满贯到青少年赛,赛事体系日趋成熟,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张。WTT成立于2020年,由国际乒联(ITTF)主导创建,旨在重塑全球职业乒乓球体系,通过全新商业运营、赛事包装和积分机制推动项目市场化与职业化。

自成立以来,WTT先后在新加坡、多哈、布达佩斯、卢布尔雅那、突尼斯、澳门等城市成功举办多场大满贯与冠军赛,逐步构建起包括大满贯、冠军赛、挑战赛等多级别赛事体系。过去几年,赛事不断扩展版图,吸引了世界顶尖选手与全球媒体关注,成为国际乒坛新的核心舞台。

如今,WTT首次将顶级大满贯赛事带到美国“娱乐之都”拉斯维加斯,标志着这一全球赛事体系正加速进入更广阔的市场,也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备战打下坚实基础。


多层级赛事体系

WTT赛事目前共划分为五大主要等级:

  • Grand Smash(大满贯):WTT最高级别赛事,每年设四站,冠军可获得2000个世界排名积分;
  • Champions(冠军赛):仅限32强选手参与,极具观赏性与技术对抗性,冠军可获1000分;
  • Star Contender/Contender(明星挑战赛&挑战赛):为更多中坚选手提供舞台,积分和奖金相对次一级;
  • Feeder(基础系列赛):为年轻与新兴球员提供锻炼与积分通道。
  • 每个等级赛事均设男子、女子单打,双打及混双项目,大满贯赛事更在近年加入残疾人轮椅项目,展示WTT推动包容平等体育精神的努力。

    viaWTT官网

    严格选拔机制与公平晋级通道

    WTT赛事体系设有明确的入围标准,主要依据选手的世界排名确定参赛资格。其中,大满贯赛(Grand Smash)主赛阶段通常设64个签位,由直接入围选手、资格赛胜者、主办方提名选手以及WTT外卡选手组成。资格赛阶段则为未直接入围的选手提供争夺晋级名额的机会。

    为确保公平与竞技性,赛事整体采用单败淘汰制,但部分低级别赛事(如Feeder)或特定阶段可能设置小组循环赛机制。比赛规则方面,单打项目多数采用五局三胜制,关键轮次(如决赛)和高等级赛事则为七局四胜。

    选手在每站赛事中根据晋级轮次获取WTT官方积分,年度积分累计将直接影响年底WTT总决赛参赛资格,并成为国际乒联奥运积分排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体系为全球选手提供了公开、透明、可晋升的竞技通道。


    全球布局加速

    截至目前,2025年WTT赛历已覆盖六大赛区:

  • 亚洲:新加坡(1月大满贯)、重庆(3月冠军赛)、仁川(4月冠军赛);
  • 北美:拉斯维加斯(7月大满贯)为首次登陆美国的顶级赛事;
  • 欧洲:萨格勒布、突尼斯、瑞典站等陆续进行;
  • 中国大陆:年内计划举办北京大满贯与成都挑战赛站。
  • 其中,拉斯维加斯大满贯尤为瞩目,不仅是美洲首场大满贯,更汇聚中、美、巴西等国顶级选手,对2028洛杉矶奥运备战极具意义。


    战绩回顾:中国队统治力依旧

    WTT世界男单排名第一、中国选手林诗栋。viaWTT官网

    在已完成的多站WTT赛事中,中国乒乓球队依然展现出压倒性实力。林诗栋、王楚钦、孙颖莎等新生代选手频频登顶,包揽多项男单、女单及混双冠军。在2025年WTT新加坡大满贯、重庆冠军赛、仁川支线赛中,中国队几乎将金牌收入囊中,形成“稳中有升”的格局。其中林诗栋接连战胜强敌,确立男单“一哥”地位,孙颖莎则延续了自2024年以来的女子主导地位。

    WTT世界女单排名第一、中国选手孙颖莎。viaWTT官网

    与此同时,国际战线亦呈现多元突破。巴西名将雨果·卡尔德拉诺在新加坡与多站赛事中闯入四强,法国新星费利克斯·勒布伦、阿莱克西斯兄弟组合亦在男双项目中大放异彩,日本女子选手早田希娜、伊藤美诚在部分挑战赛赛事中稳定输出。尤其在WTT常规级别赛事中,非中系选手的“突围能力”明显增强,使比赛观赏性与悬念并存,为WTT国际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世界男单排名第3位、巴西头号选手雨果·卡尔德拉诺。viaWTT官网


    超越竞技:WTT的文化使命

    WTT不仅关注竞技成绩,也致力于提高全球乒乓球文化影响力。高规格转播、多语种解说与互动营销手段广泛运用,尤其是在美国等“非传统乒乓球国家”推广初见成效。主办地选址兼顾体育基础与商业潜力,例如拉斯维加斯、首尔、新加坡均为旅游与娱乐中心,帮助赛事吸引更多观众与赞助商。

    随着全年赛事深入推进,WTT正以其专业运作、全球视野与包容理念,重塑乒乓球在世界舞台的地位。从赛制创新到赛事全球化,WTT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成为乒乓球走向世界的重要引擎。



    WTT首登美利坚 “US Smash”点燃新篇章